告别“万国牌”,拥抱“中国造”?埃及海军现代化进程提速,传闻正与中国洽谈引进4艘039A型潜艇及相关技术!039A潜艇性能先进,静音、远程打击能力俱佳,或成埃及海军未来水下核心力量。与此同时,百架FA-50和歼-10CE订单悬而未决,埃及的军购选择背后,大国博弈的影子若隐若现……
埃及的军事装备采购,向来如同开罗街头一样热闹,各路卖家你方唱罢我登场,最近这风声更是密集,潜艇、战机、防空系统,仿佛一桌大餐正待开席。而关于中国潜艇进入埃及视野的消息,尤其引人注目,毕竟这牵扯的不仅是几十亿美元的生意,更是地区水下力量格局的潜在变动。
这回传闻的主角,是中国的039A型潜艇,北约那边管它叫“元”级。跟传统柴电潜艇隔三差五就得浮上来“喘口气”不同,这型潜艇的核心卖点之一就是不依赖空气推进(AIP)系统。
这意味着它能在水下猫着待上好几个星期,大大提升了隐蔽性和作战半径。想象一下,不需要频繁上浮充电换气,对于需要长时间在关键水域活动的埃及海军来说,吸引力不言而喻。
技术上看,这款潜艇排水量大约三千六百吨,体长接近八十米,采用了源自俄系“基洛”级但又经过大幅改进的水滴形双壳体设计。艇身外面还贴了一层“隐身衣”——消声瓦,目的就是吸收对方主动声呐的探测波,让自己在水下更难被捉摸。
综合这些技术,外界普遍认为039A算得上是当今世界最安静的常规潜艇之一,性能足以和瑞典的“哥特兰”级或是日本的“苍龙”级掰掰手腕。
火力方面,它艇艏装了六具标准的533毫米鱼雷发射管,能打射程几十公里的鱼-6重型鱼雷,也能用鱼-4这类近程鱼雷自卫。但真正让周边国家神经紧张的,恐怕是它还能发射鹰击-18反舰巡航导弹。这款导弹射程超过两百公里,足够威胁到大中型水面舰艇。
设想一下,潜艇在远距离悄无声息地发射导弹,打完就溜,这种“打了就跑”的非对称打击能力,对于保卫苏伊士运河这样的经济命脉,或是守护地中海和红海的海上利益,价值不言而喻。
对比之下,埃及海军目前手里的家当,包括上世纪八十年代从中国引进的那四艘033型潜艇——虽然结构简单、皮实耐用,一直用到现在还升级过,但技术水平确实跟不上了。即使是后来引进的四艘德国造209型潜艇,性能虽好,但数量上仍显不足。
而且据说埃及还想继续扩充舰队规模,再来四艘,达到八艘的编制。这么看来,性能先进、还能打远程导弹的039A自然成了颇具诱惑力的选项。
当然,买东西不能光看性能参数,怎么买、附加什么条件,往往更关键。埃及这次似乎不只想买几艘现成的潜艇,他们的胃口更大。谈判桌上,技术转让、本地化生产或者组装这些议题,据称是讨论的重点。
埃及希望能像巴基斯坦那样,不仅拿到潜艇,还要掌握相关的技术和生产能力。毕竟巴基斯坦海军在2015年就敲定了八艘以039A为基础的S20出口型潜艇大单,价值高达50亿美元,其中就包含了在卡拉奇造船厂本土建造的内容。这种模式,既能获得先进装备,又能提升本国工业水平,对埃及来说无疑是理想状态。
不过,天空中的选择似乎更加扑朔迷离。原本传得沸沸扬扬的48架歼-10CE战斗机订单,至今仍是“只闻楼梯响,不见人下来”。
就在大家猜测这笔交易黄了没有的时候,又有消息说,埃及可能转头看上了韩国的FA-50轻型战斗攻击机,而且一开口就是100架的大单,还附带生产线引进,计划前36架韩国造,后64架埃及自己组装。自家造飞机?这听起来比买潜艇还让人心动。
不久前中埃空军搞了个“文明之鹰-2025”联合演习,运油-20、空警-500、歼-10C这些明星装备悉数亮相,当时不少分析认为这是中国在给埃及“现场带货”,展示体系作战能力。谁知风向似乎说变就变,FA-50的消息让歼-10CE的前景更加不明朗。
这种摇摆和不确定性,恰恰反映了埃及在军购上一贯的策略:武器来源多元化,在大国之间寻求平衡,保持自身的战略自主。
回顾历史就能发现,埃及的武器库堪称“万国牌”。冷战时用苏式装备,后来转向西方,买了法国的“幻影”战机、“西北风”两栖攻击舰和护卫舰,也买了美国的F-16。前面提到的潜艇,最早买了中国的033,后来又买了德国的209。这种做法,一方面可以避免受制于单一供应国,另一方面也能在国际舞台上左右逢源。
原本,按照埃及最初的规划,新一代主力装备可能都应该是俄制的——苏-35SE战斗机、S-400防空系统,再加上“基洛”级潜艇。这套“俄式全家桶”看起来相当有吸引力。
然而,国际政治风云变幻,据称由于美国的介入和施压,这些计划最终都不得不停了下来。俄罗斯的选项受阻,欧洲装备已经买了不少,继续大规模采购的话,选择范围其实已经不大了。
这时候,中国作为一个既能提供覆盖海陆空先进装备,又在国际事务中有相当分量,且不像某些国家那样喜欢附加政治条件的供应方,自然就成了埃及一个现实且重要的选择。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远超韩国,这一点在争取埃及这样注重地缘平衡的国家时,无疑是个加分项。
更何况,如果埃及真的同时装备了中国的战斗机、潜艇乃至防空系统,中国在平台整合、构建联合作战体系方面的能力,是其他潜在卖家难以比拟的。海空协同,体系对抗,这对于力求提升整体国防实力的埃及来说,吸引力是实实在在的。
于是,在潜艇这个具体项目上,埃及的选择过程也颇费周折。德国人卖了四艘209之后还想再续前缘,但埃及显然不想把所有鸡蛋放一个篮子里,很快就拒绝了。
法国人一直对埃及这个大客户很上心,之前错失潜艇订单耿耿于怀,这次也积极推销,虽然埃及海军对法国“鱿鱼”级潜艇性能认可,但在已经拥有不少法制舰艇的情况下,似乎又有些犹豫。俄罗斯原本也想掺和一脚,推销他们的“基洛”级,但在苏-35订单黄了之后,潜艇这事儿自然也希望渺茫了。
接着登场的是韩国,他们拿出了基于德国技术发展的KSS-III型潜艇。韩国在国际军火市场上以“价格屠夫”和灵活的交易条件闻名,加上有向印尼等国出口潜艇的成功经验,一度被认为是赢得埃及订单的大热门,甚至可能是在和法国的最终PK中胜出。
然而,随着中国潜艇技术的快速进步,特别是成功拿下巴基斯坦那笔包含技术转让的大单后,局面发生了变化。中国强势入局,将这场竞争变成了至少是“三国演义”——如果还算法国有一线希望的话。
来自保加利亚军事网站的消息称,埃及在与法国接触并了解基本情况后,目光逐渐聚焦到了“两个东亚国家”(即中国和韩国)身上。
从去年开始,埃及就在反复比较这两家的报价、技术转让方案以及AIP系统的具体性能。据说,从今年年初开始,中国在谈判桌上似乎占据了更有利的位置,沟通进展比竞争对手要快。
当然,这一切都还只是过程。军火交易,尤其是潜艇这种战略级别的装备采购,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。谈判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,中间还可能受到各种内部、外部因素的影响而生变。埃及最终会选择谁家的潜艇,歼-10CE的命运又将如何,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。
正如开罗的交通一样,看似混乱,却自有其运行逻辑。埃及的军购大戏,或许才刚刚进入高潮。最终的剧本如何书写,还得让子弹再飞一会儿。
